北京市桶装饮用水销售行业协会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北京日均消耗的桶装水约为65万桶,但其中充斥着大量假水,大约占总消耗量的1/6。
桶装水造假者在低门槛与高收益间进行着疯狂的博弈,大量假冒桶装水在无形中伤害着并不知情的消费者。假冒桶装水是怎样炼成的?疯狂的假冒桶装水背后,揭开隐匿的利益链条。
“一般印着大品牌名字的水桶都是真桶。”作为一名水站曾经的经营者,吴超(化名)说,水站老板在购进桶装水时,“向水厂缴纳一笔押金后,就能够获得水厂的真桶。”
北京市桶装饮用水销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袁军也证实说,桶装水的造假门槛非常低,造假者无须制造假桶,只一定要通过真桶灌装假水来卖即可。
造假者惯用手段是向厂家进一批桶装水,将真水卖向市场中的客户,客户使用后将空桶退还给水站。“退还的空桶就是造假的开始,造假者用原厂的真桶通过自来水或是稍加过滤的自来水进行灌装。”袁军说, 假水站第二次为客户送去的桶装水,就已经是自己灌装的假水了。
一些水站中,常常会将新桶作为卖点招揽客源。这在袁军看来却十分可疑。造假者年年都会用旧桶向厂家置换新桶。“因为他们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,消费的人都喜欢新桶,不喜欢看着就很旧,已经被磨损的桶。但是往往比较旧的桶可能是真水,而那些很新的桶,却是灌装假水的相对较多。”
一名大品牌桶装水送水工说,积攒废弃瓶盖已成为许多送水工另外一个赚钱渠道。“上面有防伪标,很多水站老板喜欢要这样的瓶盖。”
在瓶盖的黑市中,一个带有防伪标的瓶盖价格从0.5元很快涨到了1.5元。袁军说,造假者灌装的假水,需要在外观上尽可能接近原厂真水。制造假冒的瓶盖,紧紧压在桶口,从送水工手中买来的防伪标便可以贴在瓶盖上。套上一些小厂制造出来假冒的塑封,用热水浇在塑封上,塑封便会收紧在桶口上。“将防伪标用刀或者针挑下来,粘到假的瓶盖上,套上塑封一烫,利用这种造假的方式制造出的假水,成本不足一元钱。而有一些造假者,灌装后的假水桶口处都不愿意套上塑封,因为不套塑封可以省时省钱。”
对于桶装水造假,吴超认为有两种造假行为,一种是利欲熏心用自来水或是稍加过滤的自来水直接灌装。另一种则是通过低价的小品牌水倒进大品牌真桶中,在两种桶装水的差价间,获得更多利益。
一家品牌桶装水的销售人员对假冒该品牌桶装水的行为并不意外,如果厂家捅破这层窗户纸,会让许多消费者误以为这品牌中都是假水,为了可以留住消费者,在假水与市场间,很多厂家选择沉默。
“怎样让我们消费者真正喝上健康的饮用水。除了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外,行业创新也应该逐步加强。”袁军说,在一些欧美国家,为避免造假以及桶装水的二次污染,袋装水正在慢慢的变成为市场中的新军。袋装水属于一次性包装,在饮用中不接触空气,可以有效的预防饮用水的二次污染。“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很难造假,即便想造假,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,而不像桶装水造假的门槛这样低。另外,桶装水水桶需要外部清洗、内部清洗、减水冲洗、药业清洗、净水冲洗等27道清洗,浪费了很多资源并增加了成本。”
一家正规水站除需要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外,还需申请办理食品(卫生)流通许可证、从业人员健康证以及税务登记证。在吴超看来,这些可成为分辨真假水站的一个主要的因素。袁军说,普通消费者还可以拨打“95001111”进行查询。记者 赵喜斌
家住泉港的刘先生,喝了8年的景田桶装水,猛地发现水里有“虫卵”。该桶装水上标明的容量为18.9L,制造商为莆田市一桶江山食品有限公司,生产日期是2014年10月25日,保质期2个月。
日前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今年度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抽检信息,重庆市场共查出5种饮料不合格。
其中,抽检饮用纯净水样品2088批次,475批次不合格,不合格率为22.75%。不合格检验测试的项目分别为菌落总数、溴酸盐、余氯、亚硝酸盐、大肠菌群、霉菌、酵母、游离氯等。如:饮料和桶装水的生产的基本工艺管理不严、回收的桶未清理洗涤干净消毒不彻底。